平台算法现可一键关闭,但仍藏着小心思
平台算法现可一键关闭,但仍藏着小心思,算法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互联网产业标配。头部App纷纷把“个性化推荐”选择权转交给用户,这背后是政策的推动。平台算法现可一键关闭,但仍藏着小心思。
平台算法现可一键关闭,但仍藏着小心思1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5日,多款App均已上线算法关闭键,允许用户在后台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不过,目前大部分App都把“个性化推荐”关闭键埋得比较深。
把算法开关交给消费者,这是尊重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做法,在数字经济条件下,也是企业保护用户隐私,确保数据安全的应然选择。但“关闭键埋得比较深”也体现了市场主体在放下“既得利益”之时,还存在一些“小心思”。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各类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互联网公司保障用户的算法知情权和算法选择权,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便捷地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并“建立和完善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的机制”。此次多款App上线算法关闭键,正是在“依规而行”。
但在具体执行环节,用户在App中想找到“关闭键”却并不容易。在设置位置上,“关闭键”一般会选在隐私、个人信息权限、广告等相关的选项中,用户完成关闭流程需要4到5个步骤才能实现。
不少App算法关闭键难关闭,暴露出相关平台在此问题上的诚意不足,甚至玩起“套路”。看似“遵规守约” ……此处隐藏1128个字……的一面在于,算法很了解用户,但用户对算法几乎一无所知;算法强大到能控制用户的眼睛,甚至基于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但用户对此几乎无计可施。
把算法开关交给用户
算法推荐技术的运作基础是大规模收集用户数据,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日益提升的今天,不动声色地搜集个人信息本就是一种短视行为,造成的最终结果只能是用户“逃离”。于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而言,正确的经营之道是践行“用户至上”理念,切实尊重他们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以明示、便捷的方式赋予用户“一键关闭”权利。
用户应该能主动选择是否使用算法,在了解算法推荐规则与逻辑的前提下,定制自己需要的服务,并且知道算法推荐筛选掉了什么内容,以此突破“信息茧房”,接触不一样的世界。归根结底,算法推荐应该成为用户的工具,而不是套在用户头上的枷锁。
让真正的“个性化”成为互联网的未来
设置算法开关只是保障数字安全的第一步。如果得到消费者信任,企业可以继续优化算法,推荐向上向善的内容,增强用户黏性;如果消费者选择关闭,企业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改善消费者体验,但要注意不能故意提供过时、低质信息逼消费者打开算法,实质上侵害消费者选择权。总之,消费者的心思可以猜,但猜的企业要合法合规,被猜的用户得心甘情愿。
1987年9月20日,中国首次成功发送电子邮件,它的内容是“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应该让人更便利、更自主、更自由,让企业在算法上的设置更加透明,赋予用户更充分的选择权和知情权,才能让真正的“个性化”成为互联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