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平均睡眠时间缩短,年轻人睡眠问题高发
国人平均睡眠时间缩短,年轻人睡眠问题高发,过去10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睡眠平均时长从2012年的8.5小时缩减到2021年的7.06小时,国人平均睡眠时间缩短,年轻人睡眠问题高发。
国人平均睡眠时间缩短,年轻人睡眠问题高发12022年世界睡眠日前夕,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调查显示,近3/4受访者曾有睡眠困扰,入睡困难成头号问题。
一线城市居民就寝时间最晚,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睡得最早。一线城市居民平均睡眠时长为6.94小时;新一线城市为6.87小时;二线城市为6.78小时;三线及以下城市为7.15小时。二线城市中感觉自己睡得差和非常差的人群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城市。西藏地区群众平均睡眠时长最长,达7.66小时。山西、重庆、安徽、广东四省份,超60%的调查对象经常午休。
从年龄分布来看,《白皮书》调查显示,44%的19-25岁年轻人熬夜至零点以后,42%的老年人入睡时长超过半小时,失眠率高达21%。19-35岁青壮年是睡眠问题高发年龄段,睡不好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普遍痛点。
学生群体的睡眠尤其受到调查关注。在被调查的高中生中,其平 ……此处隐藏1128个字……认为,孩子在工作日和周末/休息日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长无法达到8小时。
研究认为,“双减”对中小学生睡眠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中小学生睡眠问题仍值得持续关注。关于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睡眠质量,报告建议,持续推进“双减”政策,积极宣传“双减”政策的意义;均衡教育资源,缓解教育焦虑;关注孩子综合能力的提高,家长须在健康生活方面做出表率,督促孩子养成良好作息和学习习惯。
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幸福感息息相关
躺在床上,举起手机,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深夜,这种“睡眠拖延”的行为已经较为普遍。报告指出,纵观中国民众从2012年至2021年间的睡眠情况,相比十年前,如今的入睡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起床时间晚了37分钟,睡眠时长减少近1.5小时。影响睡眠时长的因素分别是看手机或上网导致睡眠拖延,工作或学习时长挤占了睡眠时间,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
报告指出,年轻人不受控制的手机使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睡眠质量,每日手机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会导致睡眠障碍。从人口学差异角度来看,年龄小、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未婚民众的手机拖延睡眠行为相对较多,而个人月收入越高、拥有房产数量越多、主观社会阶层越高的民众的手机拖延睡眠行为和上网拖延睡眠行为相对越少。
睡眠质量与人们的生存质量、心理健康、幸福感都存在着紧密关联,充足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显著提升生存质量,有助于产生积极且正向的心理情绪,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报告》认为,提升睡眠质量应与改善衣、食、住、行同等看待,通过“睡好觉”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