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引导孩子的模仿行为
如何引导孩子的模仿行为,相信很多人发现幼儿模仿能力还是很强的,孩子们喜欢新鲜事物,对世界充满好奇。但是有时候孩子总是会模仿一些不好的行为,那么如何引导孩子的模仿行为呢
如何引导孩子的模仿行为1宝宝的模仿行为分为三种类型:
动作的模仿:幼儿根据成人动作进行相同动作的行为。如有的孩子会模仿大人读书看报,或者某些习惯性动作如托眼镜、皱眉等。
语言的模仿:幼儿根据成人所说的话进行相同话语的模仿。如孩子牙牙学语的阶段。
智力的模仿:根据一定的知识来源,把内容的情节用另一种对象表现出来。如孩子会根据看过的绘本自己编故事。
但由于幼儿虽正处于好奇心强的模仿阶段,心理却很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低,所以往往不能分辨哪些值得模仿。这时,爸爸妈妈们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就要格外的谨慎,尤其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1、家长要给幼儿树立正确榜样
由于幼儿模仿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而幼儿又因为年龄小的缘故,无法分辨出事物的好坏,所以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幼儿对一些好的行为进行模仿,不好的行为予以改正。尤其要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暴力等,就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避免因为觉得宝宝模仿大人的样子很滑稽好玩,而教孩子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抽烟、喝酒、骂人等。
2、引导幼儿明确模仿
幼儿喜欢模仿,而他们模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玩一玩,具有很大的 ……此处隐藏1659个字……“打死你!打死你!”这样的话。
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暴力地强行制止宝宝的行为,要用巧劲儿转移注意力,拿出些新花样给宝宝模仿。
为什么呢?你的制止会让宝宝发现,我做这件事可以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
可见,宝宝喜欢做引起你注意力的事情,不好听的口头禅虽然让爸爸妈妈生气,但是——他们注意到本宝宝了呀!这句话真不错!再来一遍「打死你!」
如果我们反复跟孩子说「不许说这句话!」,反而是让孩子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还一遍遍地帮孩子加深了记忆,孩子会越说越多,还会慢慢酿成逆反心理。
你应该使巧劲儿,反其道而行之,教孩子正确的情绪表达的话,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不合适的话语上面转移开。
培养孩子的是非观
孩子爱模仿是好事,但是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孩子模仿不好的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就很容易成为习惯。
孩子好的表现多鼓励夸奖,强化良好行为,养成好习惯;坏的行为要及时发现,并利用故事或换位思考等方式,启发孩子认识到问题所在,加以改正。
例如带孩子逛公园时,有其它小朋友摘公园的花,你就可以问孩子“这种做法是对的吗”?如果孩子说“不对”,父母则可以继续接着问“为什么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呢”?
先听了孩子的评价,再帮助孩子去分析对或错,以此来引导孩子,渐渐地孩子就能独立进行正确的评价了,有了正确的评价就不难做出正确的举动了。
父母如果不去给孩子灌输是非、善恶、好坏的观念,没有培养好孩子的优良品质,就算学习成绩再好,没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立足,人们也不愿与他有太多的交往的。